共计 208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hi,
欢迎打开第 006 期超级马里奥。日子过的真快,2022 年半年已经过去了,工作时间越久,越难察觉到时间的流逝了。
读完今天的内容,需要 6 分钟:
- Luck Surface Area
- 为何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积累个人知识资产的意义和方法
Luck Surface Area#
Luck Surface Area(幸运表面积)是 Jason Roberts 提出的一个概念,表示一个人生命中遇到好运的数量。好运通常是不可知的,比如突然有公司要雇佣你,突然有投资人想投资你等。
怎么增加自己的幸运表面积呢?Jason 提出了一个公式:Luck = Doing * Telling
,Doing 即正在做的事,Telling 即知晓这些事的人数。你做的事越多,知道的人越多,那么你的幸运表面积就越大,如下图所示:
显而易见,在公众媒体和场合公布自己正在做的事能有效增加幸运表面积,比如在 Twitter、微博等发布自己的项目相关内容,增加曝光率。增加幸运表面积的目标不是变得出名,而是让好运更容易找到我们。
Aaron Francis 在 Publishing your work increases your luck 中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增加幸运表面积:
- 一些拥有丰富技能的人会低估自己所做事的价值,认为这些事并不值得分享。此时你可以看看所在领域的人们正在分享的事情,这些事情你是否能完成呢?是否你能做的更多呢?如果是的话,你应该尝试展示你所做的事。
- 一些人想做一些事,但并没有真的行动。此时你可以将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了解的概念、学习的课程、遇到的问题、有趣的事情等都记录在草稿本上,这样持续一个月后,你将有很多想分享的事情。
- 一些人因为害羞而不想/敢发布自己的事情。大声宣称“我做了一些我认为很酷的事”并不是吹嘘,人们渴望学习,人们希望成为你旅程中的一员。
幸运表面积的公式看起来很简单,但真做起来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你要真的行动起来。
为何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形象的说出了很多人的感觉。前两天看到知乎上一个不错的问答:有哪些读书学不来,却很重要的素质 ,可以从某个角度来解释这句台词。
答主说读书永远学不会“走出去行动”的能力:
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书中的悲欢离合,是主角的故事;书中的艰难决策,也是主角作出的。你始终只是一个观察者,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
你读过了许多故事,自以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你并不是真正明白,只是自己认为明白了而已。
很多人将读书当成了一种逃避,一碰到某个难题就找本书看,看完了就觉得自己懂了,认为这个难题已被自己解决了。要做到知行合一属实不易,”知“已经难到很多人了,更不用说”行“了。
如何做到”行“呢?以我的经验来说,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向其他人公示外,还可以尝试微小化目标。比如我拖了一个多月的系列总结文章,原因就是一想到这个事就觉得工作量太大了,心里已经畏惧了,天天给自己找理由逃避。即使我已经将整个系列文章拆分成好几个模块,但仍是太大了。前两期提到了微行动时说到自己会在 twitter 上发布一些自己准备文章时的素材和想法。实践下来相比正式的文章而言,写推文的压力确实要小很多,不需要很多文字,还能即时的收到反馈。
积累个人知识资产的意义和方法#
昨天听了产品沉思录的积累个人知识资产的意义和方法这期播客,里面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资产,通过知识资产来换取社会资产(如人脉、信息渠道等)和金融资产,这个过程会源源不断的消耗自身的知识资产,如果不及时补充知识资产的话,可能 30 多岁后就没多少知识来变现另外两种资产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积累来夯实知识资产。
少楠提到了自己获取个人知识资产的方法:
- 获取信息:不要纠结于工具(newsletter 还是头条、公众号等)而是专注于流程
- 整理思考: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
- 输出想法:将想法通过播客或公众号等方式发出去以得到 feedback,粉丝只是副作用
- 寻找激励:找到一些把知识变成资金的手段,没有回报很难做到永续经营
哈哈,这里第三点”输出想法“和前面提到的增加”幸运表面积“是不是一样呐?
关于我的活动#
做#
使用第五期中纳瓦尔的读书方案,快速看完了大半本《深度工作》,效果还不错。
读#
- The Goo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大概意思是软件行业已接近成熟,对于下一个阶段的投资,Packy McCormick 的建设是选择 Hard Startups,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方向:
- Hard Bits Startups:相比于软件行业,选择一些更难的技术领域,如 web3、AI/ML、APIs、VR/AR 和支持 Hard Atom Startups 的公司
- Hard Atom Startups:如生物学、气候学、空间学、医学等领域。
这两个方向的共同点都很难,没有成功的剧本用来参考,因此竞争并不激烈。
往期推荐:
每期内容都会同步到我的网站的 newsletter 页面,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邮件订阅,或扫描关注下方的微信公众号来关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