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83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以为这几年英伟达的股票收益应该是笑傲全球股票市场,没想到还有比英伟达涨幅更夸张的股票吧?
今天这只股票又被纳指委员会调入纳指 100,这意味着我们在支付宝和微信买纳指基金时,会自动买入这只股票,但这家公司又被很多人视为庞式骗局!!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且听我细细道来。
今天要说的主角是美国微策略公司,股票代码是 MSTR。
熟悉美股的朋友都知道今年最热门的两只股票:一支是英伟达,另一支就是 MSTR 了。
我们看看这两支股票相对于苹果和腾讯而言的收益率:
用孟德的话来说就是:我原本以为英伟达的股票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微策略比它还勇猛。
微策略的老板是迈克尔·塞勒 (Michael Saylor)。
对,就是这个把自己 P 的双目放电、酷似超级英雄的照片当头像的男人:
如今的塞勒应该处于人生巅峰期,如果说中本聪是加密货币的第一大人物,那么说塞勒是第二号人物毫不为过。
塞勒为微策略的第一大股东,持股约 9.75%,虽然股份不到 10%,但塞勒的持股为 B 股,而 B 股每股相当于 10 倍 A 股的投票权,所以公司还是塞勒说了算。
马老师:是不是觉得这个股权结构有点眼熟啊?😄
别看他现在这么威风,但其实五年前,微策略差点就破产了。
微策略原来是一家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是商业智能软件,2019 年其软件业务年销售额约为 5 亿美元,盈利 7500 万美元,账上也有 5 亿美元现金。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印发了 6 万亿美元来刺激经济。由于美国利率为 0%,所以美联储的印钞机开足马力,塞勒担心这会引发严重的通胀问题,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几千万血汗钱得大贬值了。
于是从 2020 年 8 月开始,塞勒便大手笔买入比特币(BTC),同时宣布微策略成为第一家将比特币作为其主要财务资产的美国上市公司,至此一路买买买,走上了自己的逆风翻盘之路。
上个月底有机构统计了持有比特币前 60 的公司排行榜:
可以看到,微策略一家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已经是其余 59 家公司之和的 3 倍左右,独一档的存在。
而这还不算完。
在 11 月 25 号到 12 月 1 号之间,微策略花了 15 亿买了 1.54 万枚比特币。
在 12 月 9 号塞勒宣布又花了 21 亿买了 2.15 万枚比特币。
截至 2024 年 12 月 8 日,微策略共持有了 423650 枚比特币,总投资额为 256 亿美元,相当于每枚比特币的平均买入价是 60324 美元。
大伙还记得前面说过微策略账上明明只有 5 亿美元,是不是很好奇它是怎么拿出 256 亿去买比特币的呢 🤨?
21/21 计划#
老股民应该都知道,上市公司通常有两种融资的方法:一种是增发股票形式的股权融资,即找股东和投资人要钱;另外一种是发债形式的债权融资,即向别人借钱,但需要连本带息的还钱。
微策略前期正是通过这两种方案融了大量的钱。
而在今年 10 月 30 号,微策略又重磅推出了 “21/21 计划”:210 亿美元(21 billion) 的 ATM 股票发行和 210 亿美元的债权融资 — 合计 420 亿(42 billion)美元来购买比特币。
“42” 这个数字在欧美科幻迷眼中有特殊意义,起因是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在他的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说到:超级计算机花了 750 万年来计算和验证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最后得出 42 这个答案。
微策略表示 42 用来致敬这本小说,而 21 这个数字代表比特币的总量上限,即 2100 万枚。
要我说,编故事还是这些搞投资的会编 😄。
ATM#
所谓的 ATM ,即 at the market,表示在市场中以市价交易股票,这种模式允许在不提交额外监管文件的情况下出售股票,给了所有投资者平等的机会参与股票交易。
ATM 模式能够灵活的筹资,避免出现像传统融资的大幅折价发行。
微策略的大市值和高换手率,为大规模出售股票提供了很好的流动性,其股票市值相对于比特币持有量有 2 倍多的溢价,也给融资带来很大的套利空间。
有人担心增发会稀释股东们的权益,于是微策略又给自己整个了核心 KPI 指标:每股含币量,即财报里的 BTC Yield。啥意思?就是跟各位股东说:你们甭管我是增发股票稀释大家的权益,还是发债借钱买币,只要各位老板手里每股股票对应的比特币份额持续增加就行了。
为了让股东们放心,塞勒直接把这项指标数据公布在网上让大家随时查询:
简直太贴心了。。。
可转债融资#
另外 210 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Convertible Bonds)更值得好好介绍。
可转债与普通的债券不太一样,其既有股性,又有债性。
可转债在发行时会设置一个转股价 C。
若股价 P 低于转股价 C 时,债券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发债人按时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此时债券人获取利息收入。
若股价 P 高于转股价 C,债券人有权将使用 C 价格将可转债转为股票出售,此时债券人获取 P-C 的收入。
以 2024 年 11 月 21 日微策略完成的 30 亿美元可转债为例,其利率为 0、可转债到期期限为 5 年、溢价 55%:
5 年内如果股票价格未达到 672 美元,那么债权人只能在五年结束后等待微策略退回本金,即收益为 0。
如果股价达到 672 美元,那么债权人可以选择把债券转换为股票。
如果股价继续上涨,如涨到 800 美元,那么债权人转换股票后的收益将盈利为 (800-672)/672=19%。
可转债的风险点是当公司破产清算的话,其偿还顺序低于普通债券,但优于股票。
这种“上不封顶,下又保底”的特性,使得微策略的可转债得到了很多无法投资比特币资金的青睐。
比如债券基金只能投资国债、企业债等债券;比如保险资金无法忍受损失。而因比特币的巨大波动性,这些持有巨量资金的机构资金因行业要求又不能直接投资加密货币市场。
这些要求保本的资金平时为了每年几个点的收益挠破了头。
这时微策略跳出来了:兄弟,你来买我的可转债,我的这个产品不仅保本,并且还和比特币挂钩。如果你看好比特币继续上涨的话,你买我的债,到时收益我们可以五五分!
前面说过,近两年微策略的收益率是比英伟达还高的,所以那些基金和保险资金纷纷竖起大拇指:微策略你这兄弟是真能处,有好处你是真带哥几个啊。
基金们抢破了头,直接导致上个月微策略将可转债规模从 17.5 亿美元调到 30 亿美元。
而除了 ATM 产品和可转债外,微策略还提供了优先股和固定票息券这类债券产品来满足低风险固定收益的需求。
正如塞勒所说,微策略是一家贩卖比特币波动性的公司,它能通过 ATM 产品获取波动性收益,也能通过固定收益证券剥离比特币的风险和波动性,并将收益转移给股东们。
模仿者东施效颦?#
微策略的暴涨引起了众多公司的模仿,不少公司不管主业是啥,反正先买点比特币蹭个热点再说。
模仿微策略最多的企业当属靠挖比特币出去卖的矿企公司们,这些矿企原来的盈利模式是靠挖比特币卖来赚钱,这种模式在上个周期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几个龙头矿企的股票跑出了百倍涨幅。
而在这个周期,矿企们的股票涨幅被微策略远远抛下后,竟然也开始买币了!
比如矿企龙头 MARA,目前全球持币量第二多的公司,之前一直是增发股票来融资,最近几次也开始发可转债买币了:
其他矿企们如 CLSK 和 Riot 一看老大都换路线了,咱也跟着操作发债。
但就股票反应来看,资本市场并不太看好矿企的发债囤币策略。
MSTR:看好了,我只演示一遍!矿股:学废了!
所以有时不得不感慨造化弄人。塞勒既不是华尔街出身,也不是加密货币从业者,但乱拳打死老师傅。一番操作下来,不仅自己和企业获得了巨大成功,还直接影响了很多上市公司的策略。
庞氏骗局?#
微策略的故事听下来真是个完美的闭环:通过增发股票和债券融资购买了大量比特币,这种巨量买入直接推高了比特币价格,反过来带动公司股价持续上涨,最终又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局。
只要比特币价格一直上涨,微策略的故事就能一直讲下去。经过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微策略似乎形成了一个类似 “永动机” 的模式。
但真是这样吗?
要知道微策略的比特币资产并未产生现金流,这种资产结构缺乏现金流的支持去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当债务偿还期限到来时,要么继续发新债还老债,要么卖出比特币回收现金。
而本轮周期微策略通过发债引入债券资金和保险资金来推动比特币的上涨,后续如果要继续上涨的话,只能期待实力更强的资金(如养老金等)接棒了。
但如果后续微策略发不动债,或者没有更大的资金来接棒买入比特币,这场游戏会如何收场?
反正这种左脚踩右脚,右脚再踩左脚飞上天的方法,目前我只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见过成功的例子。
不少人也提出了质疑:
中央电视台更是早在 2013 年就质疑过比特币是否是新的庞式骗局:
因此上个月 21 日,在比特币第一次冲击 10 万美元的那几天,著名做空机构香橼资本趁机发布做空微策略的报告,大量获利盘趁机减仓,微策略放量暴跌 26%!
香橼:非常尊重塞勒,但即使是他也必须知道 MSTR 过热了
不过至少在目前这个周期来说,微策略仍是安全的。
一是前面说的大量模仿者发债买币,会不断减少市场上流通的比特币,减少供应从推动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
二是众所周知特朗普也是加密货币支持者,小道消息传闻他希望比特币在他上任时再涨 50% 到达 15 万美元一枚:
而特朗普的儿子也表示相信比特币会达到 100 万美元,并得到塞勒的转发:
所以在下个总统任期内,美国不太可能像前几年一样出台政策限制加密货币的发展,反而会应特朗普的要求制定一些更友好的政策。
三是微策略今天被确认加入纳指 100,将于 12 月 23 日美股开盘日时正式进入纳指 100 交易,这个动作将带来大量被动增量资金。
以后我们在支付宝和微信定投纳指,也算是微策略的小小股东,到时跟着塞勒喝喝汤也蛮不错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蛮期待塞勒和微策略能成功的,毕竟这也算见证历史了。
朋友们,你觉得微策略是庞式骗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