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8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上午李时珍骂,下午孙思邈骂,晚上扁鹊骂,夜里张仲景睡不着瞪我,华佗凌晨在那边磨刀。”
还没复活的老祖宗快不够用了。
今年第一大梗#
如此魔性的画风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这还得从一位 B 站游戏主播说起。
这位叫小明剑魔的主播,在一次直播时被弹幕惹毛了,立即噼里啪啦的输出了一大段内容,言辞搞笑犀利,一气呵成。
很多网友被折服道:“终于理解当时路人看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心情了,这一气呵成属实离谱。”
这个普通的游戏直播片段,在 AI 的加持下,一夜之间变成全民玩梗的素材。
连续几天,老祖宗们纷纷上线轰炸各个平台的网友。
李时珍、扁鹊、孙思邈大谈养生:“凌晨 3 点手机干到冒烟,你说老李啊,真睡不着,阎王让你 3 点死,你玩手机到 5 点,你不猝死谁猝死,回答我!你白天生椰拿铁泡枸杞开机,晚上烧烤啤酒褪黑素关机,搁这玩中西合璧呢?回答我!说话!look in my eyes, tell me, why? 你都月入 3500, 命比咖啡苦了,还不知道养生,这夜你就熬吧,马上就清明节了,你也快到点了。老是问我熬夜了,第二天多睡一会能不能补回来,能个 P,赶紧去睡觉!”
杜甫呢,“回应”了网友“为何天天写惨诗”的疑问:“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 全断,换你你不 emo 啊?回答我,你难不难受?好不容易捡点茅草,回去补补房顶,结果被南村一群小屁孩当着面薅走了。说我卖惨,真是给我气笑了。我落魄的时候,用槐树叶子做凉面吃,你能吗?回答我!”
马上“南村群童”又上线回应杜甫:“这草上写名字了吗?我才六七岁,我认识杜甫吗?回答我!”
![[20250322232632.gif]]
接着苏州博物馆敏锐的察觉到这波流量,做了个唐伯虎“回答我!说话!”的视频,引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几家官媒的宣传,直接让“回答我”彻底点燃网络。
不少网页评论:“这个世界总算癫成我想的样子”。
虽然也有网友认为博物馆应该做些严肃点的内容,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这种方式还是很有趣的。
从流量角度讲,这一波热点确实是让不少媒体账号出圈了。
以苏州博物馆在小红书上的账号为例,目前几百个视频总共收获了 17 万的点赞,其中明朝四大才子的 4 个回答我系列约获得了 7 万的点赞。
各大省市的旅游媒体账号一看这播放量,连夜把自己家的老祖宗也请出来了。
令我比较吃惊的时,在玩梗和二次元出名的 B 站中,“回答我”类型视频播放量最多的竟然是“中国警察网”和“共青团中央”这几个国家级媒体账号。
我看了下中国警察网这个账号下面播放量最多的视频,《回答我》短短一周已经冲到前五了。
甚至阿里通义 App 还专门上线了一个如何用通义 App 制作“回答我”的视频给自己引流。
说“回答我”视频为目前为止的今年第一大梗真不为过。
制作过程#
这个“回答我”系列的视频制作也较简单:
- 通过 DeepSeek 生成文本。
- B 站下载“小明剑魔”的视频,找个克隆语音的网站(如 Noiz、Minimax 等)克隆出“小明剑魔”的声音,再文本转语音朗读第一步的文本。
- 通过即梦生成你想的指定人物。
- 登陆 Viggle AI,使用“小明剑魔”的原视频和第 3 步的人物图片合成该人物的“回答我”视频。
- 通过剪映合成第 2 步的语音和第 4 步的视频。
AI 普及下的全民脑洞大开#
可以说,这类视频能被网友玩出这么大的脑洞,AI 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生成文本、人物图片再到语音,AI 帮助广大网友完成了他们想要的作品。
借助 AI 技术,我们和书本上的人物,也不再只是“字面之交”了。
短视频的呈现方式让我们与古人有了更强的互动感,并且很多视频融入了大量的现代语境,这都大大降低了公众的接触门槛,使得很多枯燥的历史知识被大面积传播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这是 AI 平权时代的第一个有趣现象,可以预想到,未来也将有越来有多的网络热梗会在 AI + 网友脑洞的组合下,得到指数级别的放大传播。
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在 AI 的帮助下,能得到更好的传播。
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呢?